探索转型新路径 推动有机硅产业聚群成势发展
近年来,永修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精神,紧扣“国际领先,国内龙头,省内唯一”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有机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加快培育更加现代化、更具竞争力的有机硅产业集群。2023年,星火有机硅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省五星级产业集群,永修县被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授予“有机硅之都”荣誉称号。
一、“链”上发力,构建有机硅发展最全体系
充分发挥链条吸聚作用,始终围绕产业链、政策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五链”持续发力,着力构建有机硅高层次完整产业体系。
一是打造完备“产业链”,集群发展优势更明显。一方面,对外发力强招引。按照“上游招下游、下游引终端、补齐产业链”的发展思路,聚焦有机硅下游终端应用招商选资,积极引进优势企业和优质项目,构建完善的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另一方面,对内用功重培育。全力支持星火有机硅、卡博特等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广、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形成“头部企业引领、链上企业聚集、重点企业发力”规模效应。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上下游及配套企业157家,有机硅单体、硅油、硅树脂、硅橡胶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能的10%、9%、6%、8%,开发有机硅产品1000余种,产业关联度达70%,下游产品延伸自我消化能力超90%。
二是打造优厚“政策链”,助企兴业保障更有力。一方面,强化政策奖励。始终对有机硅产业厚爱三分、高看一眼,在上级产业专项扶持的基础上,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真金白银奖励、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技改升级、品牌创建等。另一方面,强化要素保障。经过第二轮调区扩区,可提供近2500亩土地,用于保障有机硅项目落地,有效解决发展空间受限问题。
三是打造扎实“创新链”,产学研转化更高效。精心创建科创平台。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9家,建成运营全省唯一的有机硅检验检测中心。全力培育创新主体。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8家,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联系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江西省科学院化学所等20余家国内外高校院所与园内企业开展有机硅产品研发合作,助推优质项目转移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高校院所联合实施重大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仅2022年,申请有效发明专利近300件,企业商业化生产新产品超200个,30余家有机硅企业通过研发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
四是打造优质“人才链”,产业队伍支撑更充足。打造顶尖的行内智库。在中科院、山东大学等聘请6名国内行业权威专家,成立永修县有机硅产业顾问委员会,随时为园内有机硅企业发展提供前瞻性、专业性指导。建立稳定的引才渠道。与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联合组建“全国有机硅产教融合促进联盟”,与多所院校开展“订单制”校企合作,能够稳定持续为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建成江西星火化工实训基地,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安全、环保及化工装置模拟操作实训。专门成立永修县博士联合会,汇集近百名各领域博士精英。汇聚丰富的人才资源。县城周边40公里内聚集了40余所本科、高职院校,共有学生40余万人,其中化工类专业学生超2万余人,能够满足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五是打造灵活“资金链”,金融支持模式更贴心。在产业基金方面。成立了总规模达10亿元的有机硅产业引导基金,能够帮助优质有机硅企业并购重组和项目创投。在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方面。出台了企业上市奖励办法,对上市企业的最高奖励达1500万元,对拟上市的企业在用地、税费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聘请专业券商团队提供指导。2023年2月,永修县海多化工完成新三板挂牌,目前4家企业正在股改。在金融信贷方面。常态化开展“政企银”对接活动,能够通过财园信贷通、倒贷基金等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
二、“融”为一体,汇聚有机硅发展最强动力
加快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粗放式生产向以智能生产体系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是推动“数实融合”,加快智能化转型。夯实基础设施。加大园区5G基站投资建设,提高园区小微宽带及企业办公专线基础接入能力,促进企业基础网络全覆盖。有机硅数字解析平台成功接入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建立云数据平台,全县有机硅企业数据中心、业务系统、设备管理等均实现上云。打造示范标杆。成功打造星火有机硅“5G+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了5G数字孪生工厂、5G机器人巡检等十大场景应用,有效提升质量管控和生产效率,成为江西省唯一入选全国“5G工厂10强”企业。全面推广运用。引导和鼓励有机硅企业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信息化改造,培育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40家。荣获全省首批两化融合度评价验证县,获批全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县。
二是推动“产融结合”,加快市场化转型。对破产倒闭或经营困难的企业,在有社会力量愿意接盘的情况下,政府主动居间调处,提供额外成本补贴、交易税费奖励等,促成双方转让事宜。对于暂时没有社会力量接盘的,委托第三方进行资产评估,利用政府投融资平台或政府自身进行收储。截至目前,星火工业园区56家低效企业实现了优化升级,其中腾笼换鸟12家,靠大联强4家、提质增效40家,盘活工业用地566.8亩,7个地块成功落户新项目,年新增纳税超亿元。
三是推动“蓝绿交织”,加快低碳化转型。坚持以“科技蓝+生态绿”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制定出台《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系列文件,鼓励企业提高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节能环保水平。完成星火航天、卡博特等37家有机硅企业技改,大力推动星火有机硅技改项目,有机硅单体产能可实现从50万吨到70万吨跨越。星火有机硅成功打造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和国家绿色工厂,成为全省唯一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示范称号。全县单位GDP能耗实现逐年下降。
三、“服”务到位,打造有机硅发展最优环境
坚持全方位、全周期、全过程跟踪服务,以真心实意的帮扶为有机硅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一是打造最爽心的政务服务。创新开展有机硅“一件事”等场景式政务服务。整合优化政务服务资源,设置园区专门窗口,推进“容缺受理”,园区事项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实现“园区的事园区办”。设立园区法官工作站,实行涉园区企业民事案件集中审理模式,平均审理时限同比平均缩减10.7天。荣获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第六名。
二是提供最暖心的助企帮扶。为每一个落户的项目、企业都安排了一支由县领导带队的“1+4”帮扶队伍进行“三帮三促”,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在争资争项、项目用地、科技支撑等方面量身定制扶持政策,实施“一企一策”帮扶,为企业发展壮大打好基础。建立全县有机硅重点企业培育库,强化对企业分类指导和培育帮扶,带动麦豪有机硅、润禾新材料等细分领域骨干企业快速成长。
三是构建最舒心的政商关系。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常态化开展政企交流座谈会,深入开展“敲门行动”“大走访、大调研”“你问我答、你说我做”等活动,实现政企良性互动。高规格成立“营商环境直通车”,为企业建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导的行政审批独立监督评判机构,倒逼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充分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